大良:坚持党建引领,激活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近年来,大良街道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引领和保障人才培养的政治功能得到持续巩固提升,为大良街道做大做优南部都会中心、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顺德篇章大良答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把好人才工作“龙头”
一是完善党工委领导格局。坚持深耕“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田,实施党工委书记年度人才项目,压实“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责任。形成由党工委领导、党建组织办牵头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二是做实大调查摸清家底。围绕街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对街道各领域人才底数进行调查摸底,不断强化动态联络,为有序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强街道战略夯实了数据基础。目前大良优粤佛山卡持卡人数占全区17%,持卡人才总量全区第二。
三是加强党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重“双向发展、优中选优”,加强高层次人才入党联系培养,建立高层次人才入党信息库,2024年共发展6名高层次人才入党,现有高层次人才入党申请人16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为大良街道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注入“红色动能”,以党建引领激发人才活力。
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养人”生态
一是用好重大平台聚才。用好用活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内重点平台,搭建广东高校成果转化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院等科教平台和企业创新人才需求沟通平台,高效链接科技型企业与高校专家,以学习型、规范型、创新型的产学研发展道路集聚高端领域人才。当前,大良街道存量高企超500家,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全街道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预计达到69%,人才发展土壤不断优化。
二是优化居住软环境留才。形成“1+21+N”即1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1个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多个村(居)民小组党群服务站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打造“10分钟党群服务圈”和“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以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坚持以园区和商圈特色党建加强对人才的红色引领,依托顺德数字科技小镇党群服务中心,植入人才元素,以扶持促成长,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顺德数字科技小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来,共开展人才专题培训10场次,培训高层次人才420人次。
三是做好典型培树文章凝聚人才力量。加强辖区内优秀人才典型培树工作,不断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提高群众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全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梁佳楠获评佛山市科技创新2024年度十大人物。
三、优化人才服务机制,着力打造“近悦远来”创业热土
一是建立定向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充分发挥街道领导示范带头作用,制定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机制,采取“挂点领导+责任单位”服务企业的形式,对辖区内100多家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开展精准、便捷、高效的挂点服务,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精准提升企业对人才政策的理解,营造更良好的爱才惜才氛围。
二是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推动落实顺德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至少定向联系培养2名高层次人才,其他街道领导年度联系本辖区重点用人单位、优秀人才2次以上,细心宣传人才政策、倾心听取意见建议、真心解决人才困难诉求,奋力搭建联系服务专家人才的“连心桥”。
三是办实办好民生实事。全年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安排小学学位113个,中学学位58个,有效缓解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难题问题。用好管好3个青年人才驿站,全年累计为57名来顺青年提供住宿补贴。深入商圈、商务楼宇、工业园区等青年人才集聚地开设超20门“大良青年夜校”特色课程,累计服务3000人次,为青年人才提供“8小时外”充电赋能服务。做实返乡大学生服务,在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域开发超250个见习实习岗位,实现青年学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家乡建设挺膺担当,再建新功。
接下来,大良街道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全力增强“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持,推动大良街道加快建设千亿镇街、争当顺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大良街道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
期待大良更好的发展 推动大良街道加快建设千亿镇街、争当顺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迈出坚实步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