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嗯41 发表于 2024-12-19 10:12

陈村丨陈村大都梁氏大宗祠爱心联谊宴

日前,陈村大都梁氏大宗祠举办爱心联谊宴。尊老爱幼,气氛热烈。

顺德陈村大都梁氏大宗祠座落在大都北街村,与佛山一环花卉大道路段为邻。途经的游客从佛山一环望去,气派不凡的梁氏大宗祠尽收眼底。  

当年,梁氏的祖先义兴公由于战乱从福建晋江逃到广州,短暂停留后到了韶关珠玑巷,后来迁到顺德。梁氏后人经过了多次迁徙,其中有到广东清远和广西南宁等地定居谋生的,清朝康熙年间,大都村还有一支梁氏后人从大都村去到中山沙溪开村定居,现在沙溪村已有一万多梁氏后人

清末开始,梁氏后人去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国谋生或定居的子孙有1000多人。目前,顺德北滘的林头和高赞两个村梁姓最多,每个村大概达五六千人,就大都而言,常住人口4000多人中就有2000多人姓梁。村内共有四座梁姓祠堂,重修的“梁氏大宗祠”是最大的一间。  

梁氏大宗祠始建于600年前,上一次重修已是200年前。重新修葺的梁氏大宗祠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据祠堂筹委会会长梁锦基介绍,2004年,旅居美国的梁洪森回到大都寻根,眼见祠堂破烂不堪甚为伤感。回到美国后,用英文修书一封,建议大都梁氏后人重修祠堂,方便梁氏子孙回乡寻根。  

梁洪森的建议得到大都梁氏后人的热烈响应,随即成立祠堂重修筹委会,负责修缮古祠堂。筹委会还特意让懂英语的梁氏后人专门写信给梁洪森,介绍修葺古祠堂的进度。此次古祠堂重新修葺得到了诸多海内外梁姓人的支持,比利时、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梁姓后人捐资达40多万元。工程历时两年,耗资110多万元,修葺后的梁氏大宗祠旧貌换新颜。

2006年12月重修后的梁氏大宗祠举行盛大的庆典,当日设席1000围,近万名海内外乡亲相聚一堂,用乡音共叙乡情,共同回忆家乡的过去,畅谈如今生活的美好,展望今后生活的希望。  

如今,梁氏后人每年至少有两次聚会,一次是每年正月初六的新生儿入族仪式,另一次则是清明节。届时,大都、南海大沥、狮山、广州、沙溪以及海外义兴公的梁氏后人都会从四面八方来到大都梁氏大宗祠参加活动。  

重修后的梁氏大宗祠,远远望去四角高高翘起,像四只展翅欲飞的燕子,青瓦石柱,屋脊的正中雕刻着福、禄、寿三星图,周围还有一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屋檐下是金漆木雕,这古色古香,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庄重之感。  

祠堂门前有一个池塘,池塘上有一座石拱桥,通往祠堂旁的庵堂。祠堂的正门前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拾级而上,来到祠堂的门前,只见祠堂的门高两米,宽一米,左右扇门都刻有威武的门神。  祠堂的正中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梁氏大宗祠” 五个苍劲而有力的金漆大字。左右两边有一副对联:“长远安定世泽,堂皇大都风光。”牌匾的上方有三幅古代神话故事的壁画,横梁上有金漆木雕。  

推开的祠堂大门,一股庄严古雅之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御赐匾额“翰林院编修”,匾额的字体雄浑苍劲,匾额下方有个小门,门两边有一副长联:“祖泽肇箕裘典祀庆千年孝恩不匮中华传统,宗功垂永荫绵延昌百世明德维馨民族遗风。”小门上雕刻着精致的图案。前堂左右两边的墙壁挂有一副长联:“长江流万派总是同源,乔木发千枝无非一本。”穿过御赐匾额下的小门,看到前面有一个正厅,正厅的屋檐下“国泰民安”四个金漆大字,新瓦飞檐、青石玉柱,龛台红烛高照。

拾级而上,来到正厅,只见正厅的横梁上挂着一块匾,“保滋堂”三个金漆大字赫然入目。祠堂每一处都蕴含着浓浓的古色古香,充满着古朴的气息,把古代的风格以及风土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浓浓的美感,同时呈现出古代建筑的高水平、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古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精湛的技术。壁画雕刻着精美的花卉,活灵活现的禽鸟,真是独具匠心,栩栩如生。祠堂建筑房梁上留下了一些木板雕镂艺术图画,若仔细欣赏,可以看到每一块作品都显得惟妙惟肖,足见雕刻者用心之专。  
梁氏大宗祠右壁的几块石碑铭,上面清楚地刻着祠堂的修建时间和重修时间及捐款芳名榜,记录着梁氏后人的善举。在宗祠内还摆放了一些古老的农具,如风柜、锄头、犁耙等。原来,翻修后的宗祠不仅仅用来拜祭,还将用作大都的历史展览馆,以作教育后人之用,宗祠平时也会为老人们开放,举行一些老年人喜欢的粤曲活动,让老人们贻养天年。

来源:梁氏文化馆

小嗯41 发表于 2024-12-19 10:13

想不到还有这种宴会

helloliven 发表于 2024-12-19 11:54

真是大家族啊

向日葵Kay 发表于 2024-12-19 16:03

举办爱心联谊宴,尊老爱幼,气氛热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村丨陈村大都梁氏大宗祠爱心联谊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