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嗯41 发表于 2025-7-3 09:27

陈村丨绀现村:“以文化人”,幸福满格→

踏入陈村镇绀现村,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画卷徐徐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河涌、绿意盎然的庭院与错落有致的一排排房屋交相辉映;村民坐在重新修缮后的“古老”建筑里闲聊;村舞蹈队挥洒热情为村中长者庆生;村醒狮会带动更多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温馨与活力。

这幅和谐画卷的背后,是自入选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整村社区营造试点以来,绀现村以 “文化” 为治理密码,从 “村民观望” 到 “自组织活跃” 的华丽蜕变。

自治赋能:自组织激活社区活力
在绀现村,自组织成为社区营造的重要力量,让众多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主角”。2024年,村里重点培育二龙狮会、横江郡马沙醒狮队等7个自组织,通过搭建“议事协商平台”等机制,引导其参与村务自治与文化活动,将文化认同转化为治理动能。

2024年培英书院的活化使用,正是村民自治的生动缩影。从协商到修缮,村民全程参与:有人出谋划策、有人出钱捐资、有人协调事务,志愿者自发打扫场地,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活化过程中,村民的态度从观望到肯定,从质疑到认可和鼓励。

如今,崭新的培英书院不仅是一个活动场所,更成为凝聚村民的精神家园,为各类自组织活动提供了坚实阵地。

谈及绀现村的发展,唱歌队队员梁玉琼感慨道:“加入义工队伍后既能发挥爱好,又能为村里做事,看着村庄变好很开心。”这一观点代表了不少村民的心声。

以文化人:激活乡村振兴 “乘数效应”
每周五晚,绀现村的龙舟醒狮文化馆里总响着少年们练习的鼓点声。这座由旧仓库改造的场馆,如今是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的基地。二龙狮会从最初2人发展至40人,通过 “村童学习—家长参与” 的递进模式,将醒狮技艺纳入课后托管,让传统文化在代际传递中焕发生机,自组织的带动效应得以充分彰显。

文化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实践。横江郡马沙醒狮队以十几人核心力量,撬动90余名青年筹措4.8万元举办第四届敬老宴,带动村民认购席位,惠及110名长者。这些文化实践既筑牢了村民的情感归属,更将文化认同内化为参与社区治理的核心动能。

二龙狮会和横江郡马沙醒狮队的举措正是 “以文促产、以文兴城” 战略在基层的生动缩影,也让绿化、美化、文化 “三位一体” 的理念悄然融入社区建设,使文化基因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龙狮会创始人梁程朗感慨:“多亏村委会支持推广,我们才能带动更多人传承龙狮文化。”横江醒狮队鼓手周贵坚也提到,队伍壮大后参与村务更频繁,提升了村庄和谐度。

正如绀现村党委副书记郭敏聪所言:“村委会必须陪伴村里的自组织一起做,一起成长!才能打造独属于绀现村的‘和美社区’。”


因“人”而异:差异化治理促村居和谐
2001年,绀村与二龙村合并为绀现村。随着楼盘与公寓建成,绀现村从纯农村转型,形成混合型村居格局。如何让保留传统生活习惯的原村民与追求城市服务的新居民美美与共?村委会给出 “差异化治理” 方案。

“社区营造的核心是社区居民。”绀现村党委副书记郭敏聪强调。针对两类居民居住分散、习惯兴趣不同的特点,村委会分区域开展活动:自然村举办义诊、义剪等便民服务;楼盘社区依托党群服务站开展 “便民活动日”“读书伴读会” 等。

2024年开馆的清河更馆,由破旧小楼“变身”公共议事中心,每月15日村民共商村务,“水龙头没关好浪费水”“部分路灯太暗”……村民们踊跃为和美社区建设建言献策。美的花湾城社区则自发组织亲子伴读、中秋游园等活动,组建超50人的志愿者队伍,成立自组织,让小区 “边角落” 变成居民 “边角乐”。

村民梅姨说:“清河更馆就像是共同的家,大家都自觉维护卫生,氛围特别好。”

接下来,站在新起点,绀现村规划清晰路径:文化上打造二龙祈福民俗、横江村晚等品牌;组织上组建自组织联盟,2025年修缮礼仪旧粮仓;环境上推进 “四小园” 建设;机制上深化培英书院议事功能。

绀现村的实践揭示,从河涌闲聊到更馆议事,从醒狮鼓点到歌声飞扬,当文化融入日常,当村民成为治理主角,和美社区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来源:绿色陈村

小嗯41 发表于 2025-7-3 09:28

让群众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发展

向日葵Kay 发表于 2025-7-3 16:44

当文化融入日常,当村民成为治理主角,和美社区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helloliven 发表于 2025-7-3 17:51

生活环境美丽,居民相处和谐,真是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村丨绀现村:“以文化人”,幸福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