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激活发展新动能,伦教在水乡肌理中绣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云鹭掠过二安围的碧水,龙舟划破霞石村的晨光,墟市蒸腾的烟火气与党群服务阵地的灯火相映成趣——在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伦教街道正以“党建红”绘就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伦教各个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基因注入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的脉络,交出了一份基层治理有效、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活力奔涌的伦教答卷。伦教这片土地,正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诉说着大湾区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伦教正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诉说着大湾区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生态筑基点亮绿色梦想
党建引领下的城乡品质“升级”之路
云鹭栖居的暮色深处,烟火氤氲的水乡画卷徐徐铺展。在大良与伦教的交界处,于繁华城市与村舍炊烟的温柔过渡间,草木凝碧、水波潋滟,这方天地,正是伦教永丰二安围。
离永丰不远处,三洲社区对乌洲片区进行升级改造,清违建、美河岸、提景观、强管理,紧紧围绕群众希望留住美丽乡愁的夙愿,结合文化元素和水乡风情,整合三洲文化旅游片区的资源,打造3公里文化生活圈。在城乡品质提升的匠心雕琢下,它们都完成了水乡与城市的温柔和解。而这背后,是党建引领发挥的关键作用,也正是伦教城乡品质提升蝶变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伦教铆足劲美环境、提品质,构建城乡协调新格局,全力展现“伦教韵味”:深化以水兴城、以水美城,描画“一带三核多点联动”城乡协调发展格局,以“百里芳华”连镇带村,带动和建设一批“百千万工程”亮点项目,城乡环境大幅改善,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可感可触。
在伦教街道党工委的规划引领下,十个村(社区)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形成了上下齐心的局面,在城乡品质提升方面,各个村(社区)既遵循着统一的路径,也有自选动作,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昔日充满乡村气息的村(社区),精心打扮成镶嵌于水乡中的一颗颗珍珠,最终在伦教这方天地,串联成一条美丽的珠链。
享有“菊花之乡”美誉的荔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大力重塑“顺菊故里”,将菊花文化基因深度融入乡村肌理,开展特色美化和墙绘,串联起四村生态停车场、康乐文化活动中心、石龟公园三大核心节点,打造出一条自然与人文共融的示范路线,塑造出具有荔村特色、令人记住乡愁的农村风貌。
在仕版村,“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正在高效运转,村党委带动党员骨干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积尘,拆除违规搭建的棚舍,打捞水面漂浮的杂物,清扫隐秘的卫生死角,理顺杂乱交错的“三线”……每一步的匠心雕琢,让仕版村的村容村貌如带上了滤镜,悄然亮丽起来。
而在村党委的发动以及党员骨干的带头宣传及参与下,仕版村掀起了“绿美庭院”建设热潮,永安住宅片区及三续部分片区的庭院花团锦簇,成为“美丽庭院”示范路。
仕版一处美丽庭院
在绿美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伦教各基层党组织创新探索出“党建引领+社会助力+多方协作”的模式:仕版村党委牵线搭桥,发动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捐赠树苗,携手打造了“新仕林”;鸡洲村党委大力组织志愿者参与植树造林。在街道“1+1+10+N”党企村群四方联动参与绿美乡村建设机制引领下,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踊跃投身绿美行动,在城乡品质提升的村(社区)实践中,伦教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将组织活力转化为绿美乡村生动实践,最终绘就党群同心绿化美化家园的图景。
治理创新凝聚共治合力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善治“赋能”之路
基层治理是乡村发展的基石,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成为各地乡村发展绕不开的重要课题。伦教街道立足治理兴街,始终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置于重要战略位置,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在基层扎根,实现基层党员学习广覆盖。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各个村(社区)党委筑牢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也激发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创新实践如星火燎原般在村居中蓬勃开展,共同绘就了伦教乡村基层治理的亮丽画卷。
常住人口近12万,是佛山市人口规模较大的社区之一,如何在区域面积大、居民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的庞大社区实现基层善治,成了常教社区党建的重要议题。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引领下,常教社区党委探索出“1+2+N”(一支队伍、两个阵地、多方联动)的小区党建新模式,鼓励楼盘小区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增强党群凝聚力,将城市化下的陌生人小区打造成为传统的熟人社区。
几年的努力下来,常教社区在37个大型楼宇小区全部成立党支部,全面成立党群先锋队,成为小区党支部开展精准服务的“先锋军”,另外还挖掘了小区骨干60多人、小区能人200多人,共同参与小区治理。
常教推进小区党建,在各个小区营造了邻里和睦的氛围。
在教育服务创新领域,新塘村的“精彩学生村”品牌项目脱颖而出。该项目巧妙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方力量,深度参与儿童及青少年的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每年服务社区未成年人超3500人次,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关工委建设最佳案例”,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案例,为乡村青少年教育树立了标杆。
在文化品牌打造方面,羊额村党委持续发力,精心打造“书香羊额”品牌活动,依托羊额党群服务站、羊额何显朝纪念小学开设“文武学堂”普惠性课程,举办学童开笔礼、系列专题读书会等活动,成功塑造了“书香羊额”文化名片,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羊额开笔礼
熹涌村关注民生服务关怀,成立巾帼志愿队,为村内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每季度入户探访困难群体,为他们提供关怀、陪伴以及心理支持服务,每年参与服务的巾帼志愿者累计1500人次,惠及困难群体超1000人次;鸡洲村则将旧鸡洲小学改造成社区活动中心,为村民搭建起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优质平台,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社区治理创新到教育服务优化,从文化品牌塑造到民生服务关怀,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出伦教基层治理的多元活力与无限潜力。未来,伦教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耕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人文经济激活文化基因
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破圈”之路
乡村振兴,要善用人文经济学。6月初,伦教三洲大型农文旅综合项目“三洲里”启动建设,将以“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形”的发展思路,打造“可吃、可玩、可宿”滨水文旅街区以及大湾区标杆性“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近年来,随着文旅兴镇、品质兴镇、产业兴镇、共富兴镇等的有序推进,伦教通过党建引领,在文旅融合中,找到了深厚文化底蕴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点,让“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收获了更长久的生命力,实现文旅项目串珠成链,生态田园焕新蝶变,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三洲社区作为首批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就在“三洲里”项目启动半个月后,CCTV-2《生财有道》栏目报道了三洲墟的烟火气,摩肩接踵和熙熙攘攘的地气、人气与烟火气通过镜头,呈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
同样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的羊额村,也通过“党建+人文经济”双轮驱动,依托村内鸣石花园、龙田龟苓膏、卢氏祠堂、羊额排骨饭等热门打卡地的优势,以文兴业、以文促产,进一步拓展了羊额村特色文旅版图。
今年4月份,羊额村以“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轴,正式对外发布“游和美书香”“逛业美智造”“赏水美芳华”三条主题鲜明的研学路线,以匠心深耕村落历史文脉,以创意焕新水乡自然景致——让鸣石花园的砖雕、卢氏大宗祠的梁柱等文化肌理在研学体验中可触可感,让河道碧波、桑基鱼塘等生态风光在路线串联中成画成景。如今,羊额文旅融合的画卷正循着研学路线的轨迹徐徐铺展,在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踏响高质量发展的节拍。
与此同时,霞石村党委通过两届渔村文化节,将村中最淳朴的渔村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和呈现,让大家看见了叠石码头的绝美风光和河鲜之美。而随着渔村文化的深耕,游龙被重拾了起来,当一艘艘龙舟在霞石的河道游动,整个村的文化氛围都得到了激活,成为霞石村继续往前的重要力量。
而新塘、永丰、鸡洲、三洲等村居对于龙舟文化的重拾要更早几年。尤其是新塘,打造了伦教规模最大的两只龙舟和唯一的凤艇,添置了五人桡、三人桡、龙虱等设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龙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村发展更有“灵魂”、有成色、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每年端午,当四个村居的龙舟在各自的河道来回巡游,那色彩缤纷的罗伞,那沿岸的鞭炮声和欢呼喝彩声共同描绘出来的乡村水乡和谐生活图景,就是伦教村(社区)党建引领下,乡村人文经济发展的别样风景。
可以说,从三洲农文旅项目勾勒的“三生融合”图景,到羊额以研学路线书写的文旅融合新篇;从端午河道龙舟竞渡唤醒的集体记忆,到霞石以渔村文化节为媒重现的水乡风情,党建引领如同一根坚实的红线,将散落的乡村振兴实践串珠成链,在大湾区腹地铺展成生机勃勃的治理画卷。
未来,伦教将继续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墨,以人文为彩,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沃土上书写更多“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时代新篇,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振兴标杆,以基层治理的优异答卷向党的百年征程致敬。
来源:顺德融媒
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好,社会秩序也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做得越来越好了 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振兴标杆,以基层治理的优异答卷向党的百年征程致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