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均安乐园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乐园
x
民间流传着一项历史悠久的美容秘籍,被称为“一条线的绝活”,其效果立竿见影,能让面容焕发自然光泽。
她,是无名发廊会挽面的师傅
在容桂北潮直街的一隅,隐藏着一家无名发廊,里面住着一位名叫燕姨的师傅,她精通这门古老的手艺——挽面。
燕姨的发廊仿佛时光凝固,老式理发椅、电推剪、宽大的镜子,一切都保持着90年代的装修风格。
挽面这门手艺,其实就是清除脸上的汗毛,仅需两样简单的工具:七姐粉和一根缝纫线,再加上技艺高超的燕姨。燕姨先在顾客脸上轻轻抹上一层粉,然后拿起线,一头用嘴咬住,另一头缠绕在中指上,巧妙地绕出一个大交叉,借助牙力和手力,动作轻盈如弹棉花般细腻。
对于毛发旺盛的人来说,挽面或许会带来些许疼痛,但绞完之后,脸部伴有微微的麻感,肌肤变得光滑如鸡蛋般细腻。
她,是勇于尝试的跨界野心家
燕姨是个60后,很年轻便来到了顺德,挽面是她在打工中学到的手艺。
燕姨不是医药出身,但也在药店帮拣过中药。当年在中药店拣药时,她总是一个人忙忙碌碌,需要熟记每个药柜的位置,以便迅速拉开取药。“现在我看到那些年轻人找来找去都不知道,就是平时没有意识去记住哪种药材放在哪里。”燕姨发现药柜里缺药时,她还会主动装填,每周检查一次,确保药材充足。店里要用算盘计数,她就学过打算盘。后来店主的女儿回来看店,她觉得一个店铺不需要那么多人,于是就跟店主提了辞职。
当时有位开发廊的阿姨因为身体原因常常来店里抓药,因此和燕姨熟识。当得知对方需要雇人时,燕姨便来到了现在的这条街。
燕姨是个实心眼的人。当年燕姨打工在发廊学了一个月,便开始帮老板娘。后来学了技术后,她也在这条街开了个门面自己单干,一直在这条街上从未离开。“当时我们剪发价钱好低的,只要3块钱。”因为燕姨的剪发价格始终如一,从不乱收费,也不会跟风涨价,回头客也很多,住在容桂各个地方,更有大良、北滘的人专门来她店里剪头发、烫头发。当天找燕姨烫发的老婆婆曾经住在容桂,后来搬去了北滘。老婆婆之前也在北滘家附近做过头发,但都不合心意,最后还是叫孙女载她回燕姨的发廊。“你要人家对你好,你就先对人家好嘛。总之真心对人,他们感受得到。”
燕姨是个有野心的人。她看到别人有房子出租,便也想着买房出租当 “包租婆”。于是有了固定的收入后,她便开始供房子,于是在30多岁就已经拥有两套房子。后来又看到丈夫买了车拉货,她也开始供车,还花工资请了司机帮她拉货,“我一个月可以赚几千块呢。”以前在发廊帮人打工洗头时,她就知道早晚得自己出来干,于是就学了挽面。“我说我会挽面,就多一门生意!”因为会挽面的师傅很少,现在还有很多人专门来到店里找她挽面,“昨天刚给三个人拔了(汗毛)”。
她,是家庭突遇变故的坚强后盾
燕姨也是个乐观的人。子女还小要供他们上学读书,她就拼命赚钱。“那时候打工有钱了嘛,一个月250块钱,有时候是200块,”燕姨会把其中的200元给子女做生活费,自己只留下50元。而剩下这五十元,她依旧不舍得花,总是把钱攒下来做子女的学费。子女成家后有了孩子,她就一边开发廊一边帮忙带孙,“既然人家(燕姨的子女)把孩子交给你,就要让他们安心开工。”燕姨时常背着孩子在发廊给顾客剪发,有时站到脚踝都会痛,但她还是说“孩子被背习惯了也不哭不闹,不耽误做事。”这样一背就是八年,背大了4个孩子,最大的已经读六年级,全都上了小学,燕姨也轻松多了。
燕姨常说“生活肯定并非一帆风顺,能过好就不错了。”燕姨的丈夫颇有些生意头脑,曾在老家承包了上百亩的沙糖桔,也确实赚了一些钱,买了车,帮儿子娶了儿媳妇,但在新冠疫情那年亏了上百万。那时候路封了,他们家的沙糖桔无法及时采摘和销售,损失惨重。燕姨的丈夫就默默坐在发廊的一角发愁,一天抽了三包烟。燕姨看到了也不抱怨,而是安慰他:“你这是干嘛?没事的,那么多人一夜之间就没了,你还有一条命在,只是今年少赚点钱而已。”
其实在此之前,她丈夫在生意上已经亏过一次,家庭的压力特别大,整个人瘦了20斤,“那时家里有三个锅,却只有两个锅盖,盖了这个盖不了那个。”所以燕姨已经有些“脱敏”,唯有勤劳赚钱补贴家用,再天大的事情,还有条命在就可以顶住。燕姨说,要不是因为亏了那么多,她也不会穿得这么破旧。“但是没事,我习惯了,洗干净就可以了。”她眼眶湿润却还在开玩笑,穿这些衣服,帮人染头发时也不担心弄脏了。
话音刚落,一个住得较远的常客打电话来问燕姨店铺是否营业,还有一名客人上门烫发。燕姨又忙碌起来……
顺德城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