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均安乐园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乐园
x
阅读不只是书页的翻动,还可以是探索世界的脚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翩然到来之际,阿乐诚邀孩子们在周末假日暂别案头书卷,和家长一起赴往“行走的阅读课堂”,在商贸场馆中感知发展脉搏,在古建筑里触摸历史温度,在科技创新中探寻未来奥秘,让研学之路成为阅读的生动注脚。
在历史的长河中,乐从以古建筑群为基底,沉淀了璀璨的岭南民俗文化。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陈氏大宗祠—牧伯里历史文化街区民俗研学路线,让孩子们走进百年古建筑,在触摸砖雕木刻中理解“根”的意义,在脚步中感受宗族文化魅力,培育文化传承使命感。
第一站
陈氏大宗祠
乐从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属抬梁硬山式建筑,采用“中轴对称、五间开外、五路三进、两廊两衬祠”的规制建造,总面宽约48米,中轴进深约85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达9600多平方米,是与广州陈家祠齐名的大型宗祠建筑群。
祠堂不仅是宗族祭祀场所,更是教育传承之地。其后座曾作为沙滘中学前身,前中座为沙滘小学,特殊历史时期因作为校址得以完整保存,至今仍保留着“本仁堂”匾额(陈仲明题字)、月台等历史原迹,2002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装饰采用了传统经典的“三雕一塑”,即栩栩如生的木雕、浑朴苍劲的石雕、苍劲细腻的砖雕、工艺精湛的灰塑。古朴恢宏的岭南建筑风貌,尽显祠堂建筑文化、宗族文化、艺术文化。孩子们还可以在此观察到“硬山顶人字山墙”“青云巷”“蚝壳窗”等岭南建筑特色,对比不同材质(青砖、木雕、灰塑)的工艺差异,感受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智慧。
第二站
牧伯里历史文化街区
牧伯里得名于沙滘陈氏九世祖陈闲侣(曾任广西全州州牧,尊称“牧伯”),这里的民居大多是清末民初闯荡海外谋生的沙滘人荣归故里后出资建立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多建筑不仅保留了清末岭南建筑特色,还融入了不少东南亚或是西式建筑的风格。
街区内保留牧伯里一巷4号民居(清代建筑)、翼堂家塾(宗族蒙学旧址)等文物,7.14公顷保护范围内,青砖古巷、镬耳山墙、麻石步道交织,展现明清时期岭南村落“防御、排水、宜居”的规划理念。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街巷命名规律,对比现代社区与古代聚落的布局差异,思考“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历史街区”。用镜头捕捉砖雕细节、青云巷光影、镬耳墙轮廓,学习构图技巧,并用文字标注建筑元素的文化寓意,培养审美能力与观察力。
本周六
乐从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
联动佛山市图书馆、顺德图书馆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分公司
以及各村居、学校开展
“行阅乐从·智启未来”
2025年乐从镇阅读及研学品牌活动
本次活动将设置
乐从镇文化融合创新中心主会场
佛山东平保利广场、新城智能图书馆
以及葛岸岑桑书屋分会场
期待各位市民朋友
与我们一起共赴“悦”读盛宴
来源:乐从发布
|
|